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药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围绕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制订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组织成立了多学科背景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制订工作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手册》,通过临床问题调研、证据收集与评价、德尔菲咨询法、专家共识会议等技术环节,综合当前最佳证据、干预成本和专家经验,形成了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 25 条诊疗推荐意见,用于规范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等内容,可供各级医疗机构医师诊疗时应用。
展开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收藏
分享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是由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张洪春教授、晁恩祥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增涛教授,青岛海慈医疗集团周兆山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王成祥教授,安徽中医学院李泽庚教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素云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林琳教授等一批专门从事中医药防治肺系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学术骨干发起,经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成立的学术组织。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的前身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学组(后为专业委员会)。内科分会肺系病学组(后为专业委员会)是198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批三级学术组织。在内科分会领导指导下,内科分会肺系病学组(后为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在昆明成立,并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近30年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有关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内科分会肺系病学组(后为专业委员会)晁恩祥教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杨明均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洪广祥教授(江西中医学院)、张贻芳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武维屏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等老一辈专门从事中医防治肺系病临床、科研、教学的有志之士,组织、带领全国有关人士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工作。先后在江西南昌、吉林长春、海南海口、山东邹城、山东威海、广西柳州、新疆乌鲁木齐、贵州贵阳、青海西宁、江西宜春、内蒙古海拉尔等城市召开了14次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有力促进了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的交流、医疗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中医内科肺系病防治工作的骨干。 同时,内科分会肺系病学组(后为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中医内科学专著、中医呼吸病学专著、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专著等一系列中医著作的编辑与出版工作,相继出版了《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内科》、《中医急症医学》等有较高影响力中医著作,推动了内科肺系病学术经验的整理与提高。 内科分会肺系病学组(后为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专家参与中医药防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救治工作,参与国家诊疗方案制定等,在临床上显示了其优势与特色,得到了国家领导同志的肯定,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如在传染病“非典”、“人禽流感”、“甲型流感”的防治工作中,不仅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以晁恩祥、林琳等同志为代表的模范人物,为中医药界争得了荣誉。中医药在肺系病缓解期上、疑难杂证的治疗上均取得较大进展,目前,由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等资助的多项肺系病科研项目,包括慢阻肺、哮喘、肺痿等的中医药疗效研究正在全国肺系病骨干单位中开展,有力促进中医药呼吸专业人才之间合作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发展和诊疗水平的提高。 中华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的成立,必将对中医药防治肺系病的学术交流搭建更大的平台,扩大中医药对热病、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疑难疾病诊疗经验的推广与影响,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防治肺系病国际合作,有利于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